以前的文章,我使用过大量笔墨,从源头脉络、历史依据、理论本源等各方面,论述三元派玄空飞星派的伪造性,意在引导初学者和爱好者,能从源头抓起,从根本入手,丢弃伪学,还原真理,从而更少走弯路。今天,我们就从三元派玄空派源头祖师的蒋大鸿家族详细历史出发,用具体的事实来证明,三元派玄空飞星派理论地实践价值如何?
一直关注和阅读过笔者文章的读者,一定能记得笔者“一而再、再而三”阐述的,蒋大鸿篡改《天玉经》、《青囊序》、《青囊奥语》等三经的事实。笔者用浓厚的笔墨详细阐述过,读者要知晓来源,可以寻找笔者曾经写过的文章仔细阅览。今天的文章,主要来阐述,三元派理论发挥者和玄空飞星派理论创建者蒋大鸿应用自己理论后,在自己家族的使用情况。通过切身的事例,我们来看看三元派玄空飞星派伪术的所谓价值性?!
笔者本不想阐述如此情况,显得有些刻薄与残忍。但作为学术和真理流传,又不得不揭露这样的事实。我们从《清史稿》史说,可以看到一些蒋大鸿的传记。书云:“蒋平阶,字大鸿,江南华亭人。少孤,其祖命习形家之学,十年,始得其传。遍证之大江南北古今名墓,又十年,始得其旨;又十年,始穷其变。自谓视天下山川土壤,虽大荒内外如一也。遂著地理辨正,取当世相传之书,订其纰缪,析其是非,惟尊唐杨筠松一人,曾文辿仅因筠松以传。其于廖瑀、赖文俊、何溥以下,视之蔑如。以世所惑溺者,莫甚于平砂玉尺一书,斥其伪尤力。自言事贵心授,非可言罄,古书充栋,半属伪造。其昌言救世,惟在地理辨正一书。后复自抒所得,作天元五歌,谓此皆糟粕,其精微亦不在此,他无秘本。三吴两浙,有自称得平阶真传及伪撰成书指为平阶秘本者,皆假托也。从之学者,丹阳张仲馨,丹徒骆士鹏,山阴吕相烈,会稽姜尧,武陵胡泰徵,淄川毕世持,他无所传授。姜尧注青囊奥语及平砂玉尺辨伪、总括歌,即附地理辨正中。平阶生于明末,兼以诗鸣。清初诸老,多与唱和。地学为一代大宗,所造罗经,后人多用之,称为“蒋盘”云。“《清史稿》讲述得很明显,“少孤,蒋大鸿其祖命习形家之学,十年,始得其传。遍证之大江南北古今名墓,又十年,始得其旨;又十年,始穷其变。自谓视天下山川土壤,虽大荒内外如一也。遂著地理辨正。”从这一段论述,可以看出,蒋大鸿大约在35岁左右就精通“三元玄空飞星学说。”《清史稿》言之,“遂著地理辨正。”《地理辨正》全书本质,就是三元玄空风水的理论核心。
如果,我们对官版的《清史稿》有些怀疑,认为官方在定义蒋大鸿身份时,毕竟考虑到他的“反清”角色,那么,我们可以对比下蒋大鸿所著《地理辨正》一书的序,其言: “余少失恃,壮失怙。先大父安溪公早以形象之书孜孜手授,久而后知俗学之非也。思穷径绝,乃得无极子之传,于游方之外,习其所传又十年。所于是,远溯黄石、青乌,近考青田、幕讲,彼其言盖人人殊而厥旨则一,且视天下山川土壤,虽大荒内外亦如一也。其庶乎地学之正宗在是,辄欲举其说以告学者,又不容显言无已,则取当世相传之书,订其纰缪,而析其是非,使言之者无罪,而闻之者有所征戒,而不至于乱。辨正之书所以作也。”
很显然,《清史稿》和蒋大鸿自己写的《地理辨正》序,语意雷同,可以确定,蒋大鸿在而立之年前就精通三元玄空地理风水了。1645年,蒋大鸿曾委蒋公兵部司务,正三品,后升御史衔(职务类似国防部副部长、副检察长)。至1646年,唐明兵败,明绍宗朱聿键被俘绝食身亡。公未降,披黄冠道服,借地师名义,周游江南、联络抗清。蒋大鸿又如此般艰难挫折,其为地理堪舆之人,按照堪舆人的本性习惯,必定首先是拿自己试验,安葬好自己的双亲。在蒋大鸿落魄,以地理谋生时,其是否安葬自己的双亲?各位地理堪舆的读者,自己去设想。
精通地理堪舆之人,当您家庭和人生出现极不顺时,比如逃亡、灾难甚至面临凶险时,作为从事地理堪舆的您,您会如何思考?!而当您精通三元派玄空派理论学术,认为其是真理,您又会是否使用?蒋大鸿在《地理辨正》如此肯定,例如三合天星黄泉等都是伪法,仅他自己的是真法,那么,作为一个职业从事地理堪舆者,他必定会用这些真法用在自己的家族和自己身上。那个地理师不渴望自己的家族葬出富贵呢?况且自己出现如此大的逆境和凶险,不用真术改造下自己的家族命运,又如何能让人信服?这是最正常不过的逻辑。退一万步讲,就算蒋大鸿没有葬亲,但其必定使用自己发明的“三元玄空术”来择阳宅居住。为什么呢?因为他是“真术”啊。这点是不用完全怀疑的!
但蒋大鸿既然在作品中,“一而再,再而三”阐述自己是真术,是否葬亲我们不知,但用“三元玄空”安居是必定的,但是葬亲安居后的结果呢?蒋大鸿的次字,蒋无逸(字左箴),却在39岁前后早亡。何其痛惜。一个地理堪舆名家,通过葬亲和安居,四处著书宣传自己是“洞察天地真术”,但最后的结果,却是葬出安出一个早亡的儿子,如此现实的案例,如何让人信任您的理论是真理?在《支机集》中,蒋大鸿的挚友,沈亿年在《凡例》中说:“杜陵小友暨两生幼弟,年未胜衣,风气日上,追随胜览,亦有和歌。”这里提及的“杜陵小友”,即蒋平阶之子蒋守大和蒋无逸。所谓“未胜衣”,大概在十岁至十二三岁左右。“《支机集》汇成于明永历六年(清顺治九年,1652年),以此逆计之,可知蒋守大、蒋无逸出生年约1640年。
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起兵,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在福州响应,康熙十五年尚之信在广东响应,其时屈大均等参与其事。左箴入岭南幕。(此处的意思是,蒋大鸿的小儿子蒋无逸,成了反清耿精忠、尚之信系的幕僚。在陈维崧《红林檎近?大鸿有西河之戚,作此代唁》下有作者自注:“大鸿次子无逸,没于岭南幕中”。陈维崧于1682年去世,可见左箴拜会陈恭尹不会在1682年之后。另外,《迦陵词全集》在此词之前,有《祝英台近?送陆云士之任郏县》,陆次云入郏县为康熙十八年后事,亦可旁证左箴之殁在1679年前后。也就是说,蒋大鸿使用“三元玄空风水术”葬亲安居,他的小儿子蒋无逸仅仅只活了39岁左右,英年早亡,死于兵祸。蒋大鸿创建“三元玄空风水术”,根本为了反清复明。
蒋大鸿是云间派诗词大家,是云间派巨匠陈门陈子龙的爱徒。历朝历代,重视文学,具备渊博文辞的蒋大鸿,《清史稿》并未给他列入“文苑儒林”系列,而是收录在“杂技艺术”家内。原因就在于蒋大鸿的“多次彻底反清”。当然,我非常欣赏与佩服蒋大鸿的民族节操。清王朝爱才,要笼络使用名士和人才,友人推荐蒋大鸿博士头衔,但蒋大鸿依然拒绝。原因为什么,就是因为,蒋大鸿骨子里天生反清。
作为儒家术家兼任的蒋大鸿,对于儿子的教育自然也是苛刻。通过蒋大鸿多次引见儿子拜访名士大儒可以看出。蒋大鸿从小对儿子灌输儒学教育。儒学讲究的是“孝悌忠信礼义廉耻”。如此家教的两个儿子,必然对蒋大鸿极其孝顺尊崇的。
但最后,他的小儿子蒋无逸竟然入居反清耿精忠、尚之信系的幕僚,这在古代本是杀头的事,这没有蒋大鸿的默许,他那至孝的儿子会选择此路?最后走上不归路。所以,蒋大鸿的第一身份,本质就是个反清斗士,而不是什么术数和周易大师。
“三元玄空风水”是蒋大鸿伪造出来对付清王朝灭清的工具
“三元玄空风水”术,是蒋大鸿创造出来,对付清王朝、灭掉清王朝的工具,这是有有力证据支持的。历史上,通过风水术灭掉对手的事件,比比皆是。只要稍微懂点历史的人,都能说出几条。我们先从蒋大鸿的核心身份上来看。蒋大鸿的真实身份,是反清斗士与云间派诗人,其次再是三元玄空创始人。蒋大鸿的“三次反清“行动,《清史稿》不录入他“文苑儒林”目,反而“杂艺艺术”目,就明确表现态度。其次,蒋大鸿次子蒋无逸“反清”,参加反清耿精忠、尚之信系的幕僚,最后兵祸而早亡的事实,同样可以看出,蒋大鸿骨子里反清的身份。
再次,我们从蒋大鸿收徒弟的要求上来看。在《地理辩证》的“辨伪文”与序中,蒋大鸿明确表示“只收文林名士,有身份地位有权贵”的儒家举人等人士做徒弟,而对于一般职业从师地理的或者民间地理人,他拒绝收徒弟。但蒋大鸿讲得很委婉,他说,“若夫中人以下,走四方求衣食者,仆初未尝不怜之。然欲冒禁而传真道,则未敢许也。”
笔者这里想说一二句,佛教传弟子,尚且不依身份地位。六祖慧能大字不识一个,五祖照样传授法衣。而这里的蒋大鸿,为了自己反清复明的私欲,以“三元玄空伪术”结交名士,反而忽悠说,不传“中下职业从事地理之术”的人,多可笑乎。所以,我们看到的蒋大鸿的徒弟,章仲山、蔡岷山、范宜宾等人,不是高官之后人,就是举人秀才以及权贵者,无一人是普通的地理学术从业者和名家。多可笑乎?!其用心之险必露。
我们再从蒋大鸿创建的“三元玄空”基本理论看。“三元玄空”的基本立论,是依据先天八卦配合后天洛书数,进行先后天交姌而出现的理论。精通易经者,历史上比比皆是。如陈抟老祖,邵康节、朱熹、蔡元定、刘伯温、黑衣宰相姚广孝、元朝谋士刘秉忠等,个个是易经大家,学术名家,不是辅助开国元勋,就是创建宗术,也没有哪个易家,有半点经文半点文字,来个“先天八卦配后天洛书”,以及“先后天交姌”?这一点,我们在蒋大鸿后门人,湘楚派宗师尹一勺的著作中,可以窥探一二。其有文《补文青囊交姌用法》,原文为:“每卦之相联交处之大用,从古仙师口口重之,语语注之,却未曾明笔之书,以显示后人。、、”唯“蒋氏《辩正》书之作,旁固泄秘”,拨乱伪注,“指出天地鬼神,述河图洛书之精义,先天后天之理数,终不得隐也。”蒋大鸿后门人认为,“三元玄空”术的理论基础,就是蒋大鸿创建发挥出来的,以前的周易大家都是不懂的,或没有创建发挥的。不觉耻笑乎?!